产值翻番,“小轮毂”转动出口贸易“大乾坤”
7月30日,盛夏酷暑,广安高新区内机器轰鸣。在四川爱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两台数控车床正精准加工摩托车轮毂关键部件;组装车间工人们加紧安装轮辋,叉车师傅正在装车轮毂等核心组件……这些承载着“邻水精度”的配件,即将运往重庆各大主机厂完成组装,远渡重洋,发往东欧、北美、东南亚等地区,成为当地畅销的摩托车。
质效双重保障 筑牢摩托配件供应链支点

图为丨工人组装轮辋(钱进 摄)
走进公司的样品展示区,越野摩托车轮毂、高强度钢丝轮辋、轻量化支架等核心产品琳琅满目。这些看似普通的配件,实则凝聚着多项技术突破:通过采用铝合金材料,轮毂重量较传统产品降低15%;独创的钢丝轮辋编织工艺,使抗冲击性能提升30%;支架结构经拓扑优化设计,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实现减重20%。
重庆摩托车企业多,出口市场竞争大。如何赢得客户信赖,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便成为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。
产品质量是赢战市场的关键法宝。公司总经理张誉指着样品介绍道:“不同国家对车型的需求存在差异:东欧、北美地区冬天气温低,当地客户喜好长途越野探险,轮毂尺寸偏大,抓地力和稳定性更好。而东南亚地区雨水较多,对钢圈防锈防腐蚀要求高,一般要求达到5级、6级。我们对产品进行24小时喷盐雾实验,测试防锈一般在7级左右。”
为了让产品更具耐腐蚀性,公司通过全自动喷涂产线,对配件产品进行喷漆处理,在产品外形成一层保护膜,防止轮毂生锈和被腐蚀。“有的客户要求更高,还要转运至电镀企业,对产品进行镀镍处理。”张誉介绍起产品质量时,信心满满。
产品实验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有力证明。公司的产品通过ISO9001、E-MARK等8项国际认证。质检部舒开万随机拿了一款产品,操控着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力测试。“我们执行着比国标更严苛的企业标准。比如辐条式轮毂拉力测试,在拉力要求达标的情况下,我们在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再加强10%。”
交货周期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核心。“有的国家,消费旺季就集中在那几个月,我们不能延误客户的需求。”生产部王亮告诉记者,今年企业订单量普遍偏大,大多企业都难以在规定时间完成。“越野摩托车钢丝辐条轮,钢丝需要手工一根根穿,螺帽要一个个拧。我们安排工人加班加点,在保证质量的同时,一般都能提前交货。”
该公司供给主机厂的产品上百种,不同地区对产品的需求不一样。轮毂尺寸稍微更改一点,就需要及时调整参数。“我们按照客户的三维图纸来匹配,能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,保质保量完成订单生产。”品质部余定浪表示,正是对市场需求的极速响应,让该公司成为恒胜集团、银翔集团、鑫源集团、重庆明瑞福等摩托车企业的“金牌供应商”。
智改数转赋能 构建柔性生产新范式

图为丨成品堆放区(钱进 摄)
四川爱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、生产、销售为一体的摩托车辐条式轮毂、轮辋、摩托车后支架、后扶手产品的生产企业。作为西南地区摩托车配件领域的隐形冠军,公司正以全产业链优势和全球化视野,成长为西南地区摩托车配件领域的标杆企业,书写着中国制造从“代工配套”向“智造引领”跨越篇章。
2023年以前,公司的年产值稳定在2000多万元,受疫情和出口贸易受阻影响,甚至还呈现下滑趋势。为了扩大市场规模,张誉携产品到全国各地参加展会,甚至远赴越南、老挝等地方推介产品。“自去年下半年起,市场客户订单激增,订单增长了一倍,年产值保守预估4000万以上。”副总经理陈雪娱透露,即使企业不接新订单,当前订单排期已至10月份。
在海外订单的爆发式增长的同时,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。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“按时给客户交货”,公司招聘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,从原来的40几个工人增加到现在70人左右。
“去年,我们追加投资400多万,推进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,引进了半自动压铸机、全自动涂装流水线和后处置设施等一系列高效的生产设备。”张誉告诉记者,公司还优化了生产流程,生产效率较之前提高了 50%,员工整体工作强度降低了30%。
“就拿轮毂产品来说,正反面各有16个孔。如果采用人工钻孔,需要重复操作32次,并且还不能保证精度。现在引进了半自动的钻孔机,只需要正反两次就能完成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”对于智改数转赋能成效,生产部王亮谈起变化满是感慨,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一点不假。
“东边不亮,西边亮。我们不单靠一两家客户生存,仅供货重庆的主机厂就有十多家企业,而国内几十家客户,保证了订单源源不断。”张誉告诉记者,公司产品主要是为重庆主机厂做配套。“我们根据主机厂客户的订单,配套生产产品。经他们组装后产品销往东欧、北美、东南亚等地区。”
从代工配套到标准制定,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造,四川爱敬机械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一个真理:唯有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,以柔性响应市场变化,方能在全球化浪潮中铸就不可替代的竞争力。随着新一轮产能扩张与管理升级,这家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,正以“隐形冠军”的姿态拓展国际市场,用硬核实力诠释“中国制造”的转型升级之路,必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